关于蓬莱水城几个问题的初步研究

 

 

   内容提要:蓬莱水城源远流长,先后经历了登州海湾、前登州港(或古登州港)、登州港、蓬莱水城等不同发展阶段,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海港之一。蓬莱水城位置险要,条件独特,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港口和军事基地。蓬莱水城平面布局构思精巧,独具匠心,具有很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,在中国海港建筑史上有着重要意义。蓬莱水城地处要津,形势险峻,曾长期居于显要地位,其中军事地位尤为突出。


    关键词:蓬莱水城 诸问题 研究

 

    蓬莱水城,历史悠久,距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,是我国东部沿海最古老的港口之一。1913年初,伴随民国政府废除登州府,“登州港”之名称随之消失,“蓬莱水城”取代“登州港”被固定下来,一直沿用至今。蓬莱水城是我国现存建筑年代较早、保存较完整的古代海港和军事要塞,具有极高的历史、艺术和科学价值,系国务院公布的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,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。下面,笔者不揣浅陋,结合档案文献资料,仅就与蓬莱水城相关的几个问题,略陈管见,以求方家指正。


    一、蓬莱水城在港址开辟上,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。


    据古代文献记载,历史上,蓬莱水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。广义上的蓬莱水城,泛指山东半岛登州(府)辖区沿海的一系列港口。狭义上的蓬莱水城,特指登州(府)治所蓬莱城内的主港口。现在,我们讲的蓬莱水城,主要指狭义而言。我们认为,蓬莱水城之所以占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,主要基于其特有的客观条件。


    首先,地理位置重要。蓬莱水城位于37°49′N,120°45′E,地处山东半岛北部居中,北距庙岛群岛的南长山岛8海里,经庙岛群岛至辽东半岛的老铁山50多海里,南距青岛港250公里,东距烟台港70余公里,西距莱州港175公里,是山东半岛最北端的海港。与蓬莱水城毗邻的庙岛群岛呈“1”字形散列分布于海中,犹如贯珠,它北与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对峙,南与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相望,形成了一道天然门户,成为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。蓬莱海角和老铁山岬形同蟹螯,扼渤海海峡之咽喉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有关考古发现表明,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(1),山东半岛通过庙岛群岛与辽东半岛开始了海上往来,这里成为山东半岛向辽东半岛传播龙山文化的交汇点。春秋战国时期,山东境内的齐国与古朝鲜建立了海上贸易关系,此处是主要的港口。至秦汉,成为通往朝鲜、日本等国的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。魏晋南北朝时期,发展为我国南北海上交通的枢纽。隋唐五代时,港口发展进入鼎盛时期,成为我国北方最主要的对外贸易口岸,与南方的扬州、泉州、广州、明州(今宁波)齐名。北宋初期,这里既是河洛地区的主要出海口,又是北方港口南下中原地区和南方港口北上河洛地区的终止港。元朝,因河漕受阻,改行海路,这里成为南粮北调的必经之地和南北航运的中枢。明清时期,已变成我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和军事要塞。


    蓬莱水城地理位置重要,还表现在它背后拥有广阔的腹地为依托。港口和腹地是相辅相成的,港口是其腹地的门扉,腹地是其港口的内庭。腹地对港口的兴起与发展,起着决定性作用。秦汉时期,交通发达,道路便利,从登州向西经莱州、青州,可抵达鲁西、豫东等地。至隋唐五代,进一步发展到河洛地区,而且一直比较稳定。特别是唐朝,蓬莱水城作为中国与朝鲜半岛、日本列岛诸国交通的主要港口,与河洛地区的联系非常密切,称之为京都的门户,一点也不过分。宋朝稍有扩大,最远可达陕西铜川和河北若干瓷器产地。广大腹地经济发达、物产富饶,直接推动了港口的规模扩大和发展繁荣。蓬莱水城兴起和发展后,又反过来促进了鲁西、豫东、河洛等广大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、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,从而使港口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。


    其次,自然条件优越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:


    一是形势险要。蓬莱水城临海而建,西北傍丹崖山和田横山,东北系再生黄土堆积带。东南有高台地作掩护,南面以庙山为依托,西南以紫荆山为屏障。这里负山控海,宽阔隐蔽,与周围地形融为一体,与庙岛群岛连成一线,与登州(府)城咫尺相对,水路交通便利。作为商港,货物易于集散,扩大了吞吐量;作为军港,随时可以得到后方支援,增强了攻防能力。依山(丹崖山和田横山)、傍海(渤海和黄海)、靠城(登州府城)、通河(画河)、邻岛(庙岛群岛),地势险峻,易守难攻,形势天成,地理环境独一无二,尤其是建设军事港口的理想场所。平时,港内驻扎军队,停泊战船,操练水军。战时,可以随时攻击敌船;退时,可以长期据城固守。港外也有险可恃,适宜战船出击,方便通畅,有利于战船调度和停泊安全。


    蓬莱水城以北拥有众多的岛屿可供接力和中转,非常适合古代沿岸逐岛推进航行,以及为南来北往的船只提供掩护和补给。如海船从蓬莱水城出发航行大约8海里,首站即是南长山岛,由南向北再依此出现砣矶岛、大小钦岛、南北隍城岛等,逐岛递进,避风寄泊,形同一道天然的海上通衢,从蓬莱角至老铁山,可为船舶提供靠泊、避风的岛屿不下20个。蓬莱水城向北有纵贯南北的传统航道——登州水道,水道南部海底地形平坦,海水深度变化小,大部分海域水深一般在20米左右;中部岛屿众多,海水深度较大,海底地形复杂,岛屿之间多为50米的深沟截隔起来;北部海域比较开阔,水体很深,一般在70米左右,航路畅通。登州水道航运条件极佳,海域水体具有较好的透明度,南部一般为2-3米,中部达5-6米,对一般吃水量的船只,甚至可以通过目测,观察海底情况,绕过暗礁,避开险区,保证航行安全。
蓬莱水城地处暖温带东亚季风区,气候温和适宜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虽然冬季大风频次较多,偶而发生冰冻,但是其外港---沙门岛(今长岛县庙岛)足以提供回避处所,对战船航行的影响微乎其微。


    二是通航条件便利。蓬莱水城所处岸形较好,海岸系岩岸,含沙量较少,水体较深,即使海水退潮时仍保持一定深度,不影响船只的出入。海港西北的丹崖山面海而立,阻挡了海浪对港区的冲击,致使海流产生回旋,减缓了港口泥沙淤塞。海港出入通道具有短、直、宽、深的特点,水门(北门)宽约10米,可同时供2艘中型或1艘大型船只自由通行,入港条件良好。海港周围地形独特,除偶犯北风外,其他三面均不会受到强风的袭击,船只比较安全,港口的使用率较高。
三是港区平坦通畅。蓬莱水城内水域和陆域面积较大,宜于陆地驻军和水上练兵。港池面积约65000平方米,东西跨度较大,平均宽度约100米,水深4米左右,水面开阔,水流平稳,可同时供数百艘船只停靠、补给与修理。港池四周的陆域部分地形平坦,明清时期在港池四周筑城墙修码头,码头为沿着港池周边修筑的“顺岸式”码头,形式简单,海船停靠方便,工程量也小,节省了人力、物力和财力投入。在港池东西两侧,建起署衙、寺庙等官僚机构和兵营、火药库等军事设施,便于军政统一指挥、调度。另外,港池底质为泥底最利于船只安全抛锚,次为沙底,蓬莱水城港池底质正好是泥底。

 

 

1 2 3 4

   

 


   
版权所有:28365-365cim
鲁ICP备05018629号
地址:蓬莱市钟楼东路1号
   
   
电话:0535-5642958
邮编:265600
邮箱:pldag@plda.gov.cn